译后记:这部经典导读,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巨著《精神现象学》
难以企及又不得不读。那么,则需要一个优质的导读读本来充当梯子,帮助读者攀登《精神现象学》这座高山。
斯特恩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正是致力于此。该导读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自己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今天的文章来自该导读的译者丁三东,他讲述了斯特恩的这部导读为何值得阅读。
文 | 丁三东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哲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也是最晦涩难解的文本之一。
两百多年来,对它的解读和评论层出不穷,进路各异,本书第八章已对此有所介绍。
斯特恩在本书中呈现了一种特别的解读进路。首先,尽管有研究者基于《精神现象学》的实际创作过程,把该著视为一部主题驳杂的不连贯作品,但斯特恩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它解释为一部统一的作品。
具体来说,斯特恩认为,尽管黑格尔在该著中讨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们都植根于同一种日常思维的错误思考模式,它涉及对个别性和普遍性的一种简单、因而谬误的构想,以为普遍东西和个别东西是截然二分、非此即彼的。
因此,在斯特恩看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所展示的乃是,正是这个根本性的错误导致了我们在一系列问题上的迷思和困境。
进而,斯特恩解释了黑格尔自己对《精神现象学》“梯子”的定位:只有我们遍历了上述错误思考模式所导致的种种困境之后,我们才会完全地准备好,放弃这种错误思考模式,转而采取思辨哲学的立场,进入“科学的”体系。
无疑,斯特恩的这个解释作为一种“解释”,异常简明有力,它对我们解读《精神现象学》中的具体话题也提供了非常深刻的启发。不过,它也面临一些疑难。
最主要地,斯特恩把贯穿《精神现象学》始终的批判性线索归结为对个别性和普遍性错误的二分构想,然而,个别性、普遍性(以及特殊性)概念在黑格尔《逻辑学》中是在第三部分“关于概念的学说”开头才正式出场的。
也就是说,斯特恩的解释进路所倚重的东西乃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局部性“真理”。
因此,即便我们通过斯特恩眼中黑格尔的“梯子”,克服了上述错误的二分构想,似乎这也不足以让我们顺利地走向黑格尔整个的“哲学体系”。
我们需要对黑格尔的这架“梯子”给出更具全局色彩的解释。
第二,斯特恩的解释进路赋予《精神现象学》的统一性在于,对为同一种错误的普遍性-特殊性二分法构想所支配的各种具体谬误和困境的分析。
可是,这种统一性似乎太弱了。至少它不足以解释,《精神现象学》所讨论的诸意识形态为什么会呈现为实际那样的“进程”或“次序”?
黑格尔自己在《精神现象学》的“导论”中就诸意识形态之进程的方式和必然性说了很多,例如:
“非实在的意识所具有的诸形式的完整性将通过一种必然的进程和联系体现出来”;
“目标就像进程的顺序一样,都是必然已经确定下来的”;
“但对认识而言,目标就像进程的次序一样,都是必然地确定的。”
(Werke3, S.73-75,强调是我加的)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一个更好的《精神现象学》解释必须加以考虑和处理的。
但无论如何,斯特恩的这本评论都值得阅读,因为它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自己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本书的翻译始于2020 年7 月。我要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珠,我多年前尚在求学的时候就读过斯特恩该著的第一版,深受启发。
所以,当梁鑫磊编辑和我联系译事时,我立刻就答应了。我也要感谢四川大学哲学系为我提供了便利的工作场所,使我能够专心译出本书初稿。
我还要感谢郭延超、彭晓涛、周凯等细致地阅读译文初稿,指出了其中的不少错漏。
我也期待读者对本书的译文多多批评。我在书中写下了几条较长的译者注,简单地表述了我对一些哲学关键术语的汉译理解,期待得到读者的反馈!我的邮箱是:springbottle@hotmail.com。
丁三东
2021年3月
于长沙岳麓书院
相关图书
(英)罗伯特·斯特恩 著 丁三东 译
1.明亡前后士大夫的生死抉择,个体命运,这本书给说透了!| 新书福利
2. 新书 | 一本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政治史,探寻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得失
— end —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